路上,一些灾民都往县城方向而去。何初夏打听了一下,都说县城没有被淹,官府已经搭了粥棚开始救济灾民。
何初夏谢过夏家三人,背起发面馒头,准备也跟着去县城。
柳香说道:“我们也去县城,既然同路,不如搭个伴。”
夏启和夏周也点了点头。
何初夏求之不得,五人结伴而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一路上相互扶持。除了柳香,三人轮流背着发面馒头,半道上遇到一个推着板车的,好心将车挪开了一半,让发面馒头躺了上去。就这样走了整整两天一夜,终于来到了县城。
此时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若不是城门口的灾民,谁能想到三天前百里外经受的滔天灾难?
城门外,两个府吏各领着两个官兵守在城门口,对进城百姓一一查验身份。城墙上贴着一张缉拿陈若鱼的海捕文书,画像和虎儿镇上的一摸一样,画师发挥了他最大的想象力。
何初夏没想到进城还需要验明身份,一颗心不觉突突。伸手摸了摸腰间的荷包,不幸中的万幸,宁煜的照名牌和虎符还在,还有那唯一一块碎银子,也没丢。她暗暗在心中拜了拜:宁兄,万不得已,借你身份一用,还请勿怪。
他们一行五人,先过去的是夏启夫妇和他们的兄弟夏周。三人在逃离家园时虽然慌乱,但还是有时间带出了一些财物和照名牌。府吏粗略一看三人的照名牌,发了一张过关文书给他们,说道:“这是你们灾民身份的证明,一定要带在身上,不然不可随意出入城门。”
三人忙点头应了。
轮到何初夏,递上宁煜的照名牌,府吏看了一眼,犹豫了:“你是高阳县的,怎么会来这儿?”
何初夏忙解释道:“家里陡生变故,来虎儿镇投奔亲戚,谁知亲戚没找到,却遇上了发大水。幸得夏大哥一家相救,逃过一劫。”
夏家一家人在一旁连连点头,在旁边说道:“是的,是的。”
府吏听了,拿起过关文书,签了字,正要递给何初夏,又看到她边上的板车以及板车上躺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