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父和宁母的注视下,宁长安坦坦荡荡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大哥非要分家的话,我没有意见。”
宁母听了一喜,以为只要大儿子改口,就可以了。宁父却听出了宁长安话里藏着的意思,轻叹一口气,也没同意,也没有立即反对,只是道:“我和你妈商量商量。”
当天晚上,宁父和宁母两个人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第二天一早,宁母虽然不乐意,但是对着宁父说出的同意分家的话却没有反对。
宁父行动迅速,既然决定了,当时就让宁明睿去叫了村长和村子里最德高望重的五叔公过来。
一大早的,听了宁父的话,他们还有些迟疑:“老宁,你确定?”
他们的想法也算是传统的,父母在就没有分家的道理。
宁父笑了笑,让他们二人做到上首:“孩子们都大了,连孙子都长大了,我们这把老骨头是经不起折腾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管那么多只会叫人生厌。现在趁着我们还能动的时候,分了家,免得以后动不了了没人管。”
这话说的就很明显的是场面话了,谁不知道宁家的两个儿子都是孝顺的?而且还有本事,就是真的不孝顺,宁家老两口的家底,就是两个儿子都不管了,也能过得过去。
五叔公和杨建军听了这话也没有再劝,等着看宁父分家。其实他们过来也就是做个见证人,其余的也做不了什么。只有遇到那种特别偏心的父母,他们才会插手。否则一般的,他们都不会插手别人家的家务事的。
宁父看了一眼堂屋里,人都到齐了,那也就可以开始了。
“我们老两口就按着习俗,跟着老大。”
这话大家都没有异议,乡下分家大多是这样的,父母都是老大的。或者别的儿子特别出息,才会跟着别的儿子。
宁长平也点了点头,没有异议。
宁父点点头,继续道:“这房子当初建的时候就不大,屋子也不够住,前两年才扩了两间屋子。马上孩子长大了要娶媳妇,又不够了,所以这个房子就分给老大家,另给老二家三百块钱。建房子这几个月,老二家就还是住在这里。等房子建好了,就搬走。这段时间的吃用,也就分开。”
这房子虽然是旧房子了,听上去比不上新房子,但是建房子麻烦,而且住了这么久,乔莺莺也有感情了。最重要的是,她也知道,这是宁父的决定,她也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