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日,朝廷的赈灾粮和拨的公款一道下来了。
连同一块儿分发下来的,还有一箱子绘本,全是读书识字启蒙的书籍。
里正一刻也不敢耽搁,当即就召集村子里一些个劳动力,负责盖两间小土屋,村子里的村塾不必盖得多阔气,能够通风,不漏雨就行。
男人们挑泥打砖,都想动作快些,早日将学堂给建出来,忙活的热火朝天。
路过的妇人和孩子也会好奇多看几眼。
农村里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只有镇上会有私塾,都是些家境殷实的人家能够将孩子送去读书,每个月束脩费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再加上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都不是便宜的东西。
花好些时间读书的人,大多都是为了考取功名。
农户人家没有那个时间把孩子送去镇上,也没有足够的银钱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学。
如今可好了,村子里办了村塾,小点儿的孩子都能读书认字,有天赋的没准儿将来还真能考个童生甚至秀才回来。
几个妇人挎着篮子去给自家在田里作活的男人送去吃食,回来的路上在小学堂这儿就聊上了。
“听说咱村的教书先生定的是苏妙。”
“她一个姑娘家哪能当夫子啊?”
“听我家老头子说,是县丞大人给指定的,里正也不好说啥。”
“苏妙这丫头确实有些学问,你以为她连个田都没有,女红啥的也不会,指着啥养活自己呢?她给镇上书铺抄书呢,能挣不少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