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吏再无二话,跑去寻人。不多时,几个文弱书吏扛了锄头铁锹,依照一行嘱咐,将梅树掘根。

    梅花纷落如红雨,凄凉却也美不胜收,颜阙疑为之惋惜,眼看着树根层层外露,梅树一点点倾倒,不忍地撇开视线。

    老农却似心有所感,眼睛死死盯着掘开的坑洞。

    书吏们挥汗掘土,历时许久,才将这株巨大梅树连根掘出。

    一行接过书吏手中木铲,极小心地清除树根底部深色泥土,如同抽丝剥茧,一分分呈现树根原貌。

    万千如丝如缕的根须包裹之下,是一段光滑纤细的短木枝,二十年后重见天日,依旧润泽如昔。

    老农跪在树根旁,双手托住这支遗失后深埋地下的梅枝笔,笔端毫毛已化了泥土,他以梅树枝制成的笔杆却坚韧如斯,不仅未曾腐坏,还兀自从它的坟冢上生长出一株梅树,年年矗立于礼部南院,迎送无数如它主人一般清高桀骜的应举士子。

    等待与主人的重逢之期。

    尾声

    礼部南院书吏得知年年皆是笔冢之灵作祟,非常痛快地将梅树连根带土送给老农。老农将失而复得的含章笔栽入西明寺梅林茅舍,梅树未受太多折损,很快扎根生长,重现生机。

    又逢雪夜,颜阙疑与一行在禅室内烤梨品茶。

    “听闻法师到西明寺宣讲三日,听者云集,盛况空前。”颜阙疑饮下火候精妙的茶汤,好奇追问,“法师讲的是哪部经文?”

    “非经文,乃拙作《摄调伏藏》。”一行为青瓷瓯注满淡绿茶汤,回答道。

    “法师的著述,难怪引起轰动。”颜阙疑钦佩赞叹,后知后觉道,“那日在西明寺,方丈助法师脱身,莫非用意在此?”

    “小僧承方丈好意,自当回报寺僧。”一行坦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