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到一起不容易,饭后,几位好友又坐着畅谈了好一会儿,欧阳华二人才告辞离开。
“凤姑,你让小天去城门口等着了?”
“嗯,不是说陈城快到了嘛,怕他找不到家,我就让小天做了块牌子,去城门口守着了。”
年前借着钱庄的送信渠道给京城的陈城送了信,问他是否愿意去跑行商,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说是春节后要来扬州一趟,当面交谈。
其实,陈城走南闯北一年多,早历练出来了,哪里还需要巴巴的去接,不过这话翁晓晓没说出口。凤姑出于好心,是个热心肠,不能打击。
年前忙坏了,年后翁晓晓便给自己放了大假。除了早上跑步没断,家里事儿都丢给了凤姑。每日午后,还要睡上一个多时辰,慵懒极了,仿佛又回到了咸鱼时代,
凤姑也心疼翁晓晓,能自己解决的就不去叨扰她。
今日聊的兴奋,也没了困意,翁晓晓便拿出了田庄的账本。年前汇总都是凤姑看的,也是赶鸭子上架,被逼无奈。如今空闲下来,还是要看看的,不能完全当个甩手掌柜。
看账目的时候,翁晓晓把凤姑、春霞、秋月,小空都叫了过来,她要一边检查,一边现场教学。
小天,小空,春霞、秋月,这四个都是凤姑从人牙子那里买回来的,名字也是凤姑取的。
小天、春霞都十四岁,两个性子活泼,偏外向,又喜欢习武,就拜了凤姑为师。小空十三岁,练武的天分差一些,但是贵在憨厚、实诚。秋月最小,文静,心细,善女工,不喜欢习武,也没人勉强她。练不练武都可以,但识字是必须要学的,四人已经学完了千字文。
账本是秋月做的,新手上路自然有不少小错误,翁晓晓把发现的问题一一指了出来,并告诉几人应该怎么处理,极有耐心。
几人听得认真,还边听边记录,都是翁晓晓教给的学习办法。
“秋月初次做账,记成这样也算不错了,值得表扬。但要戒骄戒躁,账目容不得半点错误,涉及到银钱的事情,多谨慎也不为过。”
“是,秋月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