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罗斋?”

    卫茂林每日都保持着城务府与家中两点一线的生活,饶是如此,他也从同僚口中听说过“云罗斋”这个名字。

    “是那个半钱银子,就能买到上好澹州丝绸的云罗斋?”

    “就是那个。”卫云岚点点头。

    卫茂林出身国公府,也是惯见过好东西的,当然明白澹州丝绸不便宜。

    更别提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将澹州丝绸运到北地的花销。

    不知道那铺子是自家人开的也就罢了,知道以后,忍不住问:“这真有赚头,不会亏钱?”

    “您可别小瞧这半钱银子的买卖。”卫云岚给卫茂林算了笔账。

    制作这些暖手筒用到的丝绸,都是从残次品中才剪下来的完好部分,本身成本就比正常情况便宜许多。

    当初在遂州采购其他东西的时候,成本也比别的地方低,再加上凉州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及因为空间之便,几乎等同于无的运送

    这半钱银子的买卖,到卫云岚手里,利润差不多能有七成。

    今后如何,暂且不论,单说云罗斋开张这两日,卖出去的暖手筒,以及其他保暖的缎面围领、手套,加起来就足有六百多件。

    “来买这些物件的,多数还是手头稍有些余钱的人家,或是北城那些府邸中的管事、下人,大部分一买便是好几件、十几件的买。”

    这些人往往也并非只盯上半钱银子的货物瞧,还有些带着刺绣,或者面料更好的,价格要翻上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