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在镇抚陕茜、山东,向王在晋拨款,增设剿寇支应,修建新城,给全军补发饷银,提高官吏与将士们的月俸之后,原本空前充裕的户部太仓已经快要见底了。
从四月中旬开始,这还没到年底呢,就花掉了近两千万两银子。
马上就得为是役的有功之臣们兑现赏银,总额近九百万两。
半年多时间花光三千万两,不知道甩锅爹听了会作何感想……
要是算上某太子训练并武装五万东宫卫队的费用,总额势必会更高。
好在这块花销是某太子的私房钱,光紫金债券就足以应付眼下的开支了。
朝廷没这些赚钱的项目,目前户部主要有三个进项,其一是各地的矿产项目,包括金矿、煤矿、油田,其二是南廷给予的每年五百万两,其三是各地照例的税银。
第一个进项目前是尚且处于萌芽期,需要时间来培育。
第二个进项项是某父子商定的,能不能足额给还两说。
第三个进项倒是可以细水长流,只不过这水流实在是太细了……
所以户部尚书李侍问才经常催促工部修建铁路,等战事结束,立刻要启动位于漠南地区的金矿项目。
连《京师日报》这种收入接近蚊子腿的项目,也没逃过李侍问的眼睛,只是即便有了复制品,直接管理权也在礼部。
目前“小廷议”(由内阁成员与各部尚书参加)已经通过了这个提议,就是在战后创建《大明日报》,挂在礼部麾下,由通政司直接管理。
近期预计岁入可达十万两,远期可达三十万两,加上其他能够出版发行的杂志刊物的话,岁入五十万两不在话下。
《京师日报》只是某太子让自己的姑姑与姑父进行商业试水的小项目而已,等报纸玩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让朝廷跟着喝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