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后,莫奕才知道一部电影不能同时入选了两个电影节。
这样说其实不会是更准确,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不能同时入选两个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就像《钢的琴》在日本东京参展,同样就没有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入选主竞赛单元。
“怪不得《意外空间》没能入选东京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了。”
莫奕在心里嘀咕着,还以为是日本人排斥他呢。
审片儿是一个极其枯燥且无味的故事。一群人每天坐在一起吃饭,除了睡觉,就连吃饭都在讨论着电影。
莫奕知道真正的当了评委才知道在电影节想要选出一部好的电影有多么难。
真以为能参加电影节的全是牛逼的电影了?
大错特错。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共有1000多部电影参见。
而这1000多部电影里有800不全是由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投的,大学生用最简陋的设备挥洒着自己对电影的看法。
在莫奕看来,这种行为不乏有混学分的嫌疑。
并不是说大学生里边没有人才,只是他们年纪太小,对社会阅历还没有达到足够高深的地步。
甚至有的电影连剧本都不完善,整个情节云里雾里的,看的莫奕一头雾水。
这样的电影在整个电影节中占80%,剩余的20%才是每年电影节角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