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栋宿舍楼建设费用总计是320万华夏币左右。”
蒋玉华那边很快算了出来,而建委领导不知道什么时候将华夏机械工业建设集团常驻设计师、预算师都叫了过来,一人审视着朱闻天提供的草纸,一人进行着成本核算。
这是一个十分麻烦的过程,蒋玉华那只是大体估算,实际上真正建设的话,计算则比那要麻烦得多,也可能建筑面积增大或缩小。
不过蒋玉华核算总价绝对是个接近实际价格的参考了,加上两栋宿舍楼提升的建筑成本,大概646万华夏币左右。
这个数字如果准确的话,朱闻天兜里又要干了。
而一直快到下午三点的时候,设计师终于点头应承,基本上确定可以完成预设计,随之预算师也给出了一个650万华夏币的价格,与蒋玉华计算得相差不大。
实际建筑应该还要走很麻烦的招投标,不过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基本上不存在这个流程,拥有设计师、预算师此类人员的,整个华夏估计找不出三家来。
于是在双方估价十分接近的情况下,建委两位领导作保直接拍板,就以650万华夏币这个价格签订协定,一边付款一边承建,互不再管钱款的事情。
最终朱闻天确定以美元现金进行结算,再次付出70万美元,最终在合同上与建委、华夏机械工业三方在合同上签了字。
70万美元是几方商量出来的一个数字,与650万华夏币也不完全等价,这个钱由建委负责收,而建委会支付650万华夏币给机械工业那边,这其中怎么个运作朱闻天就不管了。
对此朱闻天还是非常满意的,70万美元价格就将厂区主要建筑都支撑了起来,这在后世应该是难以想象的吧。
当然了,1981年这个时代建筑材料、人工都非常便宜,无论是建委还是华夏机械也都觉得大有赚头,这就足够了,这才是真正的多赢。
而朱闻天同意支付70万美元而没有去仔细计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华夏机械承诺马上就开始动工,并在合同中规定了动工时间以及交付时间。
建设时间上限一年,交付时间放在年底之前,也就是说这次朱闻天登录固定时空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工业园的厂区基本落成了,说不得全力赶工之下还能提前一些时间。
下午三点半的时候,建委两位领导以及陈主任陪同着朱闻天与蒋玉华一同吃“中午饭”,后来华夏机械的一位老总还过来了,大概这也是一顿饭从下午吃到晚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