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车过路>历史穿越>从成为娱乐圈边缘人物开始 > 四十五章 不喧哗,自有声
    儒林的学子们最近都觉得陆江可能要走上郭敬的老路,都是诗词出生,都是比赛骄子,然后去写青春疼痛文学,一个写歌,一个拍电影。

    嗯,陆江也在拍电影。

    同样的起点,同样的走向,文人都担心这位文坛的超新星是不是也会坠入名利的大网,实际上很多有才华的人就是这样渐渐消失的。

    比如当年一本《茶》在华夏文学界激起千层浪的一位青年作家,最后当编剧,当导演,吃完了《茶》的红利,就再也走不出来,听说现在还在求人求赞助拍一些烂到家里的东西。

    这个时候的吴中洋,代表的就是那些个怀疑陆江的人,站出来实事求是地说:“你陆江写的东西就是垃圾,你不会以为这些网友喜欢看你这东西就好了吧。”

    如果你陆江觉得自己千万粉丝在手,觉得没什么,那你陆江不配当第二个李山居,我们都知道你和钟乃文什么心思,至少我们这些人这里,你死缓了。

    陆江没让大家失望,说我写的东西啊,他就是大家拿来看个乐呵,就当看电影了,追求什么深度啊,我可不想郭敬,没出息的样子。

    儒林人很满意,此子可成大器。

    这也是为什么吴中洋能说出那句“拎得清。”陆江像郭敬一样,咬紧牙说自己写的东西他就是有人喜欢,就是有人觉得写的秒,愿意买单,人家也没办法。

    顶多就是以后不带你玩了,谁和你玩我们也不带着玩了,钱?真在儒林待着的,管你是什么身份,你就是个最低级的喷子,也不缺那两个钱。

    觉得自己缺钱的,要么是真贪,要么是真没本事。

    然后陆江趁着元旦,又发了一首词,大家读者“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兴奋的都快要湿了眼眶。

    什么人最会阴阳怪气?是网友?是某些博主?不是,是文人。

    不少文人就开始幸灾乐祸地往郭敬这口大锅下添柴加火,直到给郭敬烧烫到了,再烧下去,就不只是锅里洗澡,不好看能洗好,而是直接给自己烧熟了。

    郭敬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