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深谋远虑,这念头也不是一日起,更不是在听闻白沨殉国的消息时临时讨论出来的,他早就计划有这一步。
白家世代忠烈,是,但谁说“忠烈”不会成为威胁?白家现在比元家在大褚的威望还高,人们只说“白家败大褚败”,可未曾有过“元氏亡大褚亡”的说法。
功高盖主就已经是“叛变”。
好在白家世代子嗣稀少,一代最多四五人,没有十几个兄弟将整个大褚边境“割据”的情况,也没有在外面整一些养子套白家的旗号。
不是所有白家人都如白沨一般“一生一世一双人”,以往也有“风流人”,但是从未听说白家人在外留有子嗣,且世代不入仕,各方种种,白家人不可谓不谨慎。
但是帝王之家总要更谨慎一些,从将白沨扣在京中做质子,到绞尽脑汁为白沨说亲,即便在白沨娶了宋欢之后,老皇帝在心里不满的同时也在暗中做下一步筹划,直到白渚清出生。
白沨宣布宋欢不再生他也不再娶,老皇帝这才安了一半心,再如何,白渚清都是个女娃娃,嫁人之后就不再是白家人了。
白家大概就要断在白渚清这一代了。
想来王侯将相怎么可能只有一房内院,贵人历来多子多妻,就连白沨他父亲都有两房小妾,对于王公贵族来说,即便放几个女人在家中当摆设,那也得摆着,那是男人的面子。
白沨开创了这个先例,他自己的意愿另说,嘈词有一半是老皇帝抗下的,他说“真心不可负”,又说“自己的妹妹大概只能另谋良缘”,皇帝都放了筷子,群臣岂敢再伸手。
让白渚清跟着白沨去漠北是他的一时恻隐,后来无数次后悔,“塞上丹秋”的名号从边境传回京城的时候百姓无不称道“白家的血脉不可磨灭”,而对于皇室来说只有惊没有喜。
于是老皇帝开始打算别的,他当然可以强许白渚清一门亲事让她不再是白家人,但是有助长另一个“白家”的风险,他要一劳永逸。
白家在战场上立名,若离了战场,他们也就是普通的王公贵族而已。
他运气不错,白家世代命短,最长寿者不出四十五,而白沨比他想的死得更早。
就剩一个白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