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三年一次,以往人数最多时也不过几百人,今年竟然多达数千人了。
且在以往,各省参加人数最多时也不过百人。而今年仅仅直隶省,人数就多达一百五十人。所以总得来说,各省今年统计报上的总人数,是要比往年多上许多的。
科举考试时间较长,从三月初的乡试开始,一直延续到六月末。
层层选拔又层层淘汰下来,最后参加殿试的也不过二十几人。胤礽之前所提议的,通过学子们都当地官府的监察加分这一项,在乡试中的效果还是不太明显的。
但是在殿试时,入选的二十几人都拿出了相对来说很独到的意见。这也理所当然的成了他们的加分项。
殿试结束后,康熙看过众人的试卷,颇为满意。这些都是将来可用的人才。朝廷这些年为拉拢南方学子,已经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中举比例了。
如今看着殿试名单里大半的汉人,他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好歹汉人对目前的朝堂是认可的,忧的是,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满人官员越来越少该怎么办?
与大臣们商议后,康熙一一定下状元,榜眼,探花等人选出来。
嗯,都是汉人。
最后定下名单时,康熙才发现,这所有入选殿试的学子里,并无一人是商籍。他原先也并未对商籍寄予厚望,因此并不觉得可惜。甚至已经在心里为找好了借口。
或许是因为朝廷第一次许商籍参加,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朝廷培养出可用的人才。
总之,各省府的在背地里的手段,因着各种巧合下的侥幸,并没有直接暴露出来。
科考的大事落定,但即便是中了状元,也不是一定能从高阶官员做起的。无论你有何才能,在官场上,熬资历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因此今年的新科状元在短暂庆祝自己的好成绩后,在翰林院里报了道就回到自己家乡走马上任,做了当地一个小县城的知府。
放下这些学子们不提,我们先来说一下朝政中另一件引人注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