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他说他叫林逸。”
“哦,林逸?”
“如果我猜的不错,他应该就是那个七品藏家,主攻古旧书籍。”谭劲夫慢悠悠地说。
“你打听过他底细?”
“没必要去打听,圈子太小了。”谭劲夫说。
“那他对书画有研究吗?”
谭劲夫点点头,“听说他书法和绘画都还可以,还有刚才那番评鉴,应该有些水平。”
“难得见你这么重视一个人……不过和谭先生比起来,也是荧火之光。”万建豪笑道。后面一句“岂能与皓月争辉”他没说出来,以他的身份,点到为止就好,说多了反倒掉了自己的身份,毕竟自己不需要去拍谁的马屁。
谭劲夫听完此话,只是笑笑,不语。
万建豪见气氛有些尴尬---主要是这谭先生太不喜欢开口说话了,而他万建豪也不是那种随便和人说话的人。
想一想,这次拍卖还要借助谭劲夫的鉴定实力,万建豪就打破沉默,主动询问:“现在古书收藏也入流了吗?”
谭劲夫想了想就道:“不是现在入不入流,而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盛行了。”似乎觉得自己惜字如金,说这么点有些不好,毕竟人家也是大人物,是掏钱聘亲自己的老板。略微思忖了一下,谭劲夫就给万建豪说了一些自己关于古书收藏的故事。
话说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收藏线装古籍不再作为罪恶而开始悄然露面。谭劲夫那时候已经对古玩,古书之类的收藏感兴趣,他曾经上学时的一位宿友知道他喜欢历史古书,就跟他讲了一件惊奇的事:今天在一家古旧书店,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了筹集婚资,卖掉一套祖传的木刻本古籍《史记》,大大小小六个木箱装着。要价200元,但古旧书店死活只出价100元。结果还是卖了。
朋友问:《史记》能有那么多吗?
谭劲夫说:还有三家注呢;也因为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