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春
寒暑交替,树叶黄了又绿。在一年又一年的轮回中,眨眼之间就到了1944年的春天。
这时的白丽梅,已经能够得心应手执教初小一年级的国文、学前适应班的国文和算数了。她做到了校长的期望——把学前适应班的孩子都留在了育才升入小学。鉴于她温柔可亲的感染力量、耐心细致的教学方法,使家长们都愿意孩子跟她去读一年级。能有个孩子熟悉并喜欢的老师继续教导国文,会大大减少孩子正式上学可能出现的不适应。
而这一年,白丽梅的儿子提前上了小学,当然与白丽梅早早把他带去学前适应班有关。目前虽只开学了一个多月,但他本人早把自己从小孩子的行列里剔除了。他已经能够给姨姥姥(白丽梅的奶娘)念信。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用跳跃式的念法,奶娘就给他提个醒。反正罗介亭那每年一封的来信,奶娘早听白丽梅给孩子念过无数次。以至奶娘都能背下来罗介亭的每封信了。
“姨姥姥,我爹什么时候回来啊?”罗成念完去年暑假的来信,小心地折叠好信纸,开始每日的惯例一问。这孩子从明白爹在每个家庭里是必不可少的人之后,这句话一天能问八遍。
“打跑日本鬼子就回来了。”奶娘用惯例的回答搪塞孩子,然后问他:“成哥儿,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奶娘一边做晚饭一边问。
“在学校就做完了。”小人儿骄傲地回答。
“那你娘让你回家就写的大字,你写完了没有?”
白丽梅下班要比孩子们放学晚一个小时。她认为孩子每天在学校玩的够多了,回家该学点儿课本之外的。
“都写完了。我拿给你给看。”小人儿蹬蹬蹬跑去东屋拿自己的描红本子。
“慢点跑。小心磕掉门牙。”奶娘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追着提醒小人儿。
听到磕掉门牙,小人儿立即放慢了脚步,他可是看到班级里有同学在体育课磕掉门牙了,一嘴的血,很吓人的。
奶娘有些花眼了,她让小人儿把本子举得略远了一点儿,认真地看了一遍,颇为得意地表扬他:“成哥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那是。”小人儿蛮自得地仰起头。“我是班级里写得最好的。”
那自得的小模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