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卢嘉栋的话,无论是朱海峰还是秦景斌,亦或是在弹药领域有所研究的董方卓与其他弹药系统的研制⛶🞽🙩人员,还有现场的其他人都不免为之一怔,然而卢嘉栋并没有等他们这🏱样的⛦🜭🅚愣神舒缓过来的时候,他那严谨沉稳的话语便再次在众人的耳畔响起:
“我想💮各位同志都知道一个很浅显的物理学道理👣,那就是一个物体越细小,那它所遇到的助力就越小🎢!”
卢嘉栋说完这句话,不由得🏱🐌顿了一下,这时旁边早有测试场的工作人员端过来一杯沏好的茶水,卢嘉栋接过来茶水,向那位工作人员感激的点了点头,随后喝🞓📭了两口茶水,🜢🃲接着指着屏幕上的那个放大的100穿甲弹细长的弹体继续说道:
“这款100穿甲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弹体的直径定位32!”
“这么细!”卢嘉栋此话一出,在场的几位弹药系统研制成员不由得发出一阵惊呼,虽说在外形上100穿甲弹的弹体与120穿甲弹弹体并没有本质的差别,然而显示器上的图像毕竟不如现实当中的直观,再加上被放大处理,💻🗁因而不可能把各种细节和特征全部展示出来。
所以,当卢嘉栋说完这句话,几个在弹药方面很有研究的专家不由得为之一惊,就连之前发现这一点的董方卓也是诧异的睁大双眼,他☕⚹🖔虽说看出了两者在直径上有所不同,可🐮🃋没想到100穿甲弹弹体竟然会这么细,32的直径,也就是三厘米多一点,要知道当下防空火炮的口径都普遍在35以上,32的弹体直径是不是太小了些。
更何况这么细的弹体在配重、稳定以及气流扰动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一阵风都有可能把飞出炮膛的🙔弹体给吹飞,要知道在研制新式120穿甲弹的弹体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整个弹药团队不知道下了多少工夫,最后才敲定直径为53的弹体。
这种种艰辛的过程,包括董方卓在内的所有弹药系统研制人员都是亲身经历过的,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是惊讶却并没有出言质疑,毕竟铁一般的事实就摆在眼前,新👐式120穿甲弹在千米的范围内根本无法打穿,而新式100穿甲弹却在相同的距离轻松击穿复合装甲。
如🄺果是在没有定论的技术研讨会上,或许还会各抒己见说说反对意见,可现在无可辩驳且🝩🍴印象深刻的测试刚刚结束,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现在有心反驳也是说不出口的,包括董方卓在内的弹药系统研制人员是这样,位于旁边的朱海峰和🍎秦景斌也是一样。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一款比普通防空火炮还要细小的弹体竟然如竹竿捅豆腐一样,将复合装甲打🎢得稀巴烂,朱海峰几次想出口询问,却因为眼前的事实而又硬生生吞了回去,🙥🌝而秦景斌也是欲🚳🗡🝍言又止,事实就是事实,无论如何质疑和辩驳,铁一般的事实都已是无法改变。
而卢嘉栋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他不是看不到之前所谓的“矛与盾”的相争,也不是对愈演愈烈的对抗视而不见,更不是对赵如松负气而走,在场众人态度转淡而🕅置若罔闻,更不是没有办法把这一系列的事情全部用手段和职务上的便👴🍆利全部压制和解🞒决。
只是他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一切的科研成果的研制如果都出于手段和职务上的指派,或许在短时间内能取得快速的成效,但在将来却会将科研人员无边的思维给彻底的封固住,这样的情况苏联的生物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刚刚经历过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案例,因此,卢嘉栋想做的就是把边界打好,从而定下来一个范围广阔的框架,只要在这个框架内,任凭这些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的创新和🗕🛢🞈实践,从而激发整个科研队伍的活力。
因为♖🈘在💮卢嘉栋看来,相关的武器装备研发不可能只凭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而是需要汇聚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熟练的产业工人等人共同的智慧才能办得到,而中国从古到今并不缺乏这样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尤其是现如今中国当下的军工系统中,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熟练工人,本身的🔉⚙👴基础都非😇常扎实,更具备独有的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所欠缺的就是新的思路,新的想法以及更为前沿的学术理论,说到底就是缺乏创造力。